育儿小木 发表于 2016-4-19 23:47:22

家庭教育需要更多的“和而不同”


  重庆市大足区一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成长的烦恼》的命题作文。辅导儿子作业时,一对夫妻产生分歧,言语升级发生抓扯打斗,最终请来了110民警。好事是他们这一闹,孩子作文有了鲜活素材,坏事是孩子这下真的有烦恼了。(4月17日《重庆晚报》)

  天真、纯净、无忧无虑,是孩子应有的模样。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小小少年不可避免会出现“成长的烦恼”。这一次,一篇作文引发父母的口角之争甚至家庭暴力,难免有些出人意料。作为家庭教育生态的一个缩影,“成长的烦恼”让我们见识到不同家长不同教育观念的摩擦与碰撞。

  在这位母亲看来,作文一定要言之有物,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法,或许会让孩子学会编造故事和撒谎。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务工,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儿子的母亲,在让儿子专心读书、快乐生活上花费了许多心血。没有“成长的烦恼”却要以此为题写作文,担心孩子“学坏”的她选择了不让儿子写这篇作文。

  如果说母亲看重的是保留孩子的“赤子之心”,父亲则看重的是教育和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此外,家长也不应过度干涉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不能因为作文题目有问题就不让孩子写作文。在“父母心”的驱使下,父母都有着良善的初衷,却由于缺乏“和而不同”,双方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肯退让和妥协,最终导致家庭矛盾的升级。

  由于在受教育经历、兴趣偏好、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夫妻之间的教育观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合拍”。如果夫妻双方能够以一颗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追求“和而不同”,家庭教育通常能形成合力;如果夫妻双方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家庭教育就会处于一种脱节甚至断裂的状态,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许多父母并不缺乏对子女的爱与关心,“再苦不能苦孩子”;只不过,他们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 却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许多家长不习惯“听听孩子怎么说”,却喜欢进行先入为主的“价值预设”,替孩子做主,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对孩子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的烦恼”。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的烦恼”也是一种社会化历程;在精神家园建设上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与指引,有助于让孩子的成长之路更加顺畅。只有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多一些包容理解,家庭教育多一些“和而不同”,孩子的成长之路才会更有品质。(杨朝清)(广西新闻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庭教育需要更多的“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