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 发表于 2017-3-17 22:01:49

一张情绪自测表,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so easy!

  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快乐的,也没有人想要这样。对于我们的孩子,设定这样的目标也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一直快乐,我们实际上会让自己和孩子都变得痛苦!我们真正想要孩子获得的是有能力应对生活带来的各种感觉……快乐是目标,但是如果能够体验各种情绪,并与各种情绪和谐相处,这样才能经常保持快乐。

  一、教孩子了解愤怒

  你可以分别教孩子了解和处理这三种负面情绪。我们就先从愤怒开始。

  当孩子愤怒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攻击性的冲动。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是如果要和社会中的其他人相处,就必须调整这种冲动行为。

  我们干预孩子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以成熟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想象一下成年人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愤怒呢?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需要能够大声说出来,而且越早越好(在愤怒爆发或者暴力行为发生之前)。愤怒和暴力并不相同。暴力是愤怒失控的表现。

  成年人会调节他们的愤怒,愤怒的表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造成伤害或者被滥用。如果孩子很少表达愤怒,他们就会被看成胆小鬼,会被其他孩子欺负。但是过多的愤怒会让他们不受欢迎,甚至欺负别的孩子。孩子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从学步期就开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获得。

孩子"情绪表达能力"测评   

1. 表达愤怒的能力
0 :一点也不能表达   
1 :只会发脾气,暴力,攻击
2 :能够选择安全的方式,用语言表达愤怒

2. 表达哀伤的能力
0 :一点也不能表达   
1 :只会愤怒或者生闷气
2 :能够说出他们的哀伤,哭泣,寻求拥抱

3. 表达恐惧的能力
0 :一点也不能表达   
1 :只会攻击或者退缩
2 :能够把恐惧讲出来,好好谈论

4. 表达快乐的能力
0: 一点也不能表达   
2 :只会装傻、行为轻率或者过于激动

3 :能够说出快乐,通过跳舞、唱歌、拥抱、欢笑来表达
  你可以把这些分数加起来得到一个情绪表达能力的总分。如果总分小于6分,就需要强化情绪表达能力。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能力有缺陷,你可以鼓励并帮助他们讲出他们的真实感受以及背后的原因。如果他们还很小,可以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学步期的儿童就可以通过指出表情图案来告诉你他们的感受如何。这些都需要家长的细心和关心。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做个榜样,通过练习表达自己的情绪来向孩子示范如何真实又安全地表达情绪。

  帮助孩子坦然面对愤怒

  ①坚持让孩子用语言而不是行动来表达愤怒。他们可以大声说出他们很生气以及生气的原因。

  ②帮助他们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和他们谈一谈并找出让他们情绪爆发的原因。年龄较小的孩子有时候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够回想起到底哪里不对劲了。

  "你生气是因为乔希拿走了你的玩具车么?"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啰唆,所以很烦?"

  他们很快就能够告诉你究竟哪里不对劲以及原因,而不是采取冲动的行为。

  ③让孩子知道你了解并接纳他们的感受(但是这点并不总是能够起作用)。"你有权利生我的气。因为我刚才没有听。现在我在听你讲话了。"

  或者"我知道你不想在这里等,我也是,但是我们不得不这么做。除了欺负你的弟弟,你能不能想点别的事情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④直接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不是解决愤怒的方式。当孩子用攻击性的行为解决愤怒时,要给他一些惩罚,并坚持让孩子做出正确的第一选择——使用语言来表达!

  ⑤帮孩子说出他们的需求。通常孩子会跟你抱怨他们不想要什么。他们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够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他打了我。"

  "大声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麦拉拿走了我的玩具自行车。"

  "去问她可不可以还给你。告诉她自行车是你的,你想要玩。"

  ⑥以身作则。孩子更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而不是按照家长说的去做。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当你生气的时候,大声说出来。在你真正爆发之前就把愤怒说出来。情绪发泄完了,事情就过去了,让孩子知道愤怒是可以表达的,之后就没事了。只需要简单说出:

  "我生气了!"

  "你惹恼我了!"

  "别吵了!"

  "我很生气你不遵守诺言。发生什么事了?"

  比起总是平易近人、脾气很好的父母,那些能够适当表达愤怒的父母会让孩子学到更多应对愤怒的方法。孩子也能够了解父母也是凡人,也有脾气。

  即使你对孩子很生气,也可以避免使用辱骂或者贬低的方式。可以选择直接表达出你的情绪和意愿。对于小孩来说,适当地表达愤怒需要一段时间。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一些克制愤怒情绪的迹象时,你应该感到高兴。比如他们会忍着不去打小朋友,或者尝试大声说出"我很生气"。很多成年人还没有学会这些,所以你的孩子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在进步了。

  二、教孩子了解哀伤

  大家对哀伤总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不开心的时候哭出来就没事了。这种观点和一种古板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观点正好相反,后者认为哀伤时需要"像个男人一样","要坚强"。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太爱哭,就会被别人笑话为"胆小鬼"。

  哭泣有时候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忍住不哭并不会让你变得强壮,事实上还会让你更加紧绷,会让你陷在过去里无法自拔,不能活在当下,而且对别人的情绪或者任何与死亡、丧失相关的事情都感到恐惧。如果你明白了如何哭泣以及如何释放哀伤,你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一切。

  科学家发现当一个人哭泣的时候,他的身体会释放脑内啡之类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阻碍疼痛感受器接收信号,而且会对痛苦产生麻醉效果。甚至我们的眼泪里也会有这种物质。它和吗啡一样有效。

  帮助孩子坦然面对哀伤

  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支持和理解,哀伤就会慢慢平复。当孩子哭泣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关注当下,让我们自己平静下来,站着或者坐在孩子的身边。有时候他们会想要靠近我们或者拥抱,有时候他们想要离我们远一些。

  如果你觉得可以,就允许他们表达哀伤:"哭出来,没关系的","爷爷的事真的很让人伤心","我也很伤心"。如果孩子看起来有些困惑或者不知道如何是好,你可以说:"托尼(Tony)是你的好朋友,你为他感到难过是应该的。"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朋友的家里看一部很棒的电影《面纱》(Mask)。电影结束后,每个人都很伤心,女主人也在抽泣。她三岁的儿子穿着睡衣站在门口,走到妈妈身边,伸出小手说:"没关系,哭出来吧!"

  三、帮助孩子应对恐惧

  每个人都需要恐惧,恐惧对于孩子学习远离危险非常重要。如果有一辆汽车或者自行车快速开过来,恐惧可以让孩子赶快躲开。在城市里,恐惧可以让我们对那些过于热情的陌生人或者行为举止怪异的人提高警惕。

  另一方面,孩子也不能过于胆小,孩子需要敢和成年人交流,在学校里表达自己,争取满足自己的需要,参加社交活动。他们需要把这个世界看成一个基本安全的地方。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勇敢地尝试新鲜事物,比如运动、交朋友、具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等。

  恐惧有两个目的。它让你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所做的事上。比如一条蛇出现在你前面的树丛中,你会立刻被吓醒,不敢再心不在焉。恐惧也会使你充满能量。你会想象不到自己可以跑得有多快,跳得有多高。

  孩子们需要学习应对恐惧的方法就是:思考。通过思考可以分析清楚我们的恐惧对象,然后规划应该怎么办。我的工作常常需要在各地飞来飞去,我发现自己坐飞机越来越不开心。看到飞机飞得很高,穿过云层,机翼弯曲,就让人感到不安全。我必须不断地跟自己说,澳大利亚的飞机从来没有撞毁过,比其他飞机更安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飞机现在都在空中飞行。我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效。这就是我想教给孩子的。

  应对恐惧的四个基本步骤:

  ①结合实际。三四岁的小孩常常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想象力,也会产生很多担忧,在有的书中,把这个阶段称为"充满恐惧感的四岁"。和孩子好好谈谈,对他们多些耐心,但是不要刻意去表现。相信他们的直觉,有时候他们对一些人或者一些地方的担心是有原因的。恐惧就像雷达一样,可以使人类规避危险。

  ②把恐惧说出来。如果孩子对一些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时,就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可能发生,帮他们指出一个切实的行动方案,指出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感到安全。

  ③如果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恐惧,就跟他们说清楚。不要在他们的床下去找怪兽,除非你住在科莫多(Komodo)岛上(科莫多岛属印度尼西亚,岛上有一些奇特的生物)。

  ④隐藏的恐惧。如果他们一直感到害怕,使用倾听的技巧找出孩子难以启齿的原因。有时候一种恐惧只是为了掩饰另一种难以表达的事情。

  如今的孩子面临各种不同的危险,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彼此生疏,很多学校都为学生开展了"自我保护行为训练"(Protective Behaviours Training)。自我保护行为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在不同情况下寻求保护。但是让人感到悲哀的是,现在的孩子面临一个最普遍的危险就是来自熟人的性虐待。
  保护性的行为训练有两条原则:"没有什么是不能告诉别人的"以及"你有随时获得安全感的权利"(要是这两句话在全世界都适用多好)。这种训练会巧妙地避免提到性侵犯的细节,因为有过创伤经历的人都很清楚,没有过创伤经历的人也不需要了解细节。这个项目并不是要每个孩子都完成测验,而是会教给每个孩子一些寻求帮助的策略,让正处于危险(或者有可能遇到危险)的孩子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寻求帮助。这个项目启动后,据报道,几个月内性虐待的案例有明显增加。但是当这个项目得到普遍推广后,虐待儿童的发生率下降了,也许是因为那些施虐的成年人觉得事情败露的概率增大了。

  这个项目的优点就是,它能应对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危险,比如到家后发现门锁着,没人在家怎么办,或者搭错车了怎么办。这个课程不是用简单的吓唬孩子的方法,也不是放任他们处于一种无知无助的状态,而是教给他们有效的信息。从保护性行为课程中,我们可以教孩子面对危险时如何思考。这样的课程急需在学校里展开。

  总之,孩子们的生活中需要一些恐惧感才能让他们保护自己。他们不需要过分承担成年人的恐惧,那是大人的职责。他们需要学习在危险的情境中如何思考,一个好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做出规划,当他们提出问题,或者你想让他们学会危机预防时,就可以问他们"如果遇到……你该怎么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张情绪自测表,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