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路尔

标题: 孩子6岁之前,这6种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打印本页]

作者: 试管婴儿    时间: 2017-7-27 09:13
标题: 孩子6岁之前,这6种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本帖最后由 试管婴儿 于 2017-7-27 09:33 编辑

         现在家庭教育最大误区在于,很多父母在孩子6岁前,只关注了孩子认了多少字,会算几道题,只注重孩子的“智力”,而忽略了孩子“心理营养”的培养。

  其实,无数高分低能的悲剧已经告诉我们:再高的智商,但若是没有良好的心理营养(安全感、自专注力、自主性、情绪管理能力等)与思维方式(做事的策略、总结反思能力等等)做支撑:

  高智商,并不能等同于好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幸福能力。

  而从出生到学前,0-6岁这个阶段正是奠定心理与思维基础的黄金时期。

  1:对家人和环境怀有亲近感和安全感

  2:健康的自主意识,以及由自主意识发展出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对生命充满爱心、同情心,拥有道德感

  4: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5:良好的表达情绪和思想的口语能力

  6:良好的自控力与专注力
(, 下载次数: 42)


  第 1 种能力

  对家人和环境怀有亲近感和安全感


  ☞ 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其实是一种“信任感”

  ☞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就如同一个随时处于“战时”状态的士兵。

  他总感觉随时会有危险:时时担心这担心那,不能专心做事,对新事物的恐惧盖过与生具来的好奇心;

  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会保护自己:

  有安全感的孩子知道再可怕的事,只要爸妈来了,都会没事,遇事乐观有信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则反之;

  他总觉得谁都可能是他的敌人: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能信任,在与别人互动时防备心重,或是过度讨好,不合群。

  更重要的是,长期的不安和紧张,会影响孩子的大脑以及身体发育,造成抵抗力下降。
(, 下载次数: 28)

  ☞ 六岁前,孩子安全感的培养重点:给予温暖、及时的陪伴

  1、一岁前——不要担心宠坏小婴儿: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安全感建立最关键的时期,无数心理研究已证实,一岁内做好这两点,孩子在今后哭闹、人际性格障碍的频率会大大降低:

  • 及时满足:请大家一定要明白,6个月前,宝宝的啼哭都是生理需要引起(胀气、饿、害怕等),都是孩子发出的真实求救信号,不是无理取闹!这个时候,搞清需求及时满足很重要。

  • 温暖拥抱,关爱眼神,悦耳言语:着名的猴子实验证明(网上搜索铁丝妈妈和乳汁妈妈)——安全依恋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科学家在新生儿的研究中也发现,皮肤接触对婴儿的初期发育非常重要,让早产宝宝贴身与父母相处,将有效提高孩子存活率。

  2、两岁——解决黏人的方法是主动陪伴:6个月到2是宝宝分离焦虑的高发期,我们越逼迫孩子“独立”,孩子越感觉父母不爱自己,就越变着法黏爸妈,以此来测试父母对自己的爱。

  对此,我们能做的是:

  •  在孩子召唤之前,主动和他玩:主动给宝宝安排有趣的游戏,让他醒着的时候有事做;主动互动,不要让他感觉只有哭的时候妈妈才会理他。

  •  让孩子感觉妈妈说话算话:我也常有叮当哭了却抽不开身的时候,一般我是先去抱他,然后告诉他汽车转了三圈(要讲一个孩子能够理解的时间),妈妈就会再来抱你,说到做到,叮当现在基本能配合我。

  这样做是让孩子明白:“妈妈虽然现在不在,但她待会一定会回来”。

  这种稳固的依恋关系,对妈妈的信任,会让孩子更独立。
(, 下载次数: 25)

  3、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宝宝的情绪表达

  这点我就不多说了,妈妈不安,孩子也会跟着不安,夫妻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都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

  4、了解未知的事物越多,越安全

  过多的“这不让那不能”,也会让孩子对周围环境有种莫名的恐惧,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导致不安。

  我们可以换成转移注意力,把危险的东西收好,或者让孩子试试“危险”的方法。

  比如我会让叮当适度感受锅里的热气,或者假装被烫到的样子,他就知道:“哦,饭锅不是魔鬼,它只是因为烫所以不能碰。”
(, 下载次数: 29)

  第 2 种能力

  健康的自主意识


  以及由自主意识发展出的

  好奇心、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什么是自主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可以“做自己”,具有自己行动,自主思考的意愿和习惯以及能力。

  ☞ 缺乏自主意识、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什么样:

  1、没主见,胆小:碰到新事物不敢尝试,难以成为领导者,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交友不慎则容易误入歧途。

  2、学习主动性差,成绩差:儿童心理博士陈鲁说她曾经观察过中文班里的孩子,碰到一个搞不懂的句子,有的孩子急匆匆地冲老师大叫:“别告诉我!我要想想!”,然后埋头找线索,而有的孩子则呆呆地坐在那被动地等待老师告诉他们答案。一年下来,那些爱主动思考的孩子,中文水平大大超过那些被动的孩子。

  (关于自主学习,丹妈之前还专门写过更详细的文章,大家可在后台回复内驱力)

  3、人生态度消极,抗挫折力差:这也正是如今的青少年自杀事件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小时候,没有自主意识的孩子,面对做不懂的题时,他等着问老师,他对挑战自己没有兴趣。

  长大后,没有自主意识的成人,面对人生困境时,他无人可问,他也没有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就只想逃避,甚至放弃。
(, 下载次数: 27)

  ☞ 六岁前,自主性培养重点——在安全范围内允许探索

  1、探索世界、问问题的自主:出生后第二年是自主感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限制孩子的探索——什么都不让碰“不行!”对孩子的提问敷衍厌烦“这有什么好问的!”对孩子的观点不重视“小孩子懂什么!”

  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一种“我的意愿不重要”“我的想法都是幼稚”的自我怀疑感、羞耻感,自主意识,主动思考表达的意识都会随之减弱。

  而探索不被限制,问问题都会被关注和解决的孩子,生活中处处都会是他学习的机会,到了小学,这样的孩子已有的知识量、思考能力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2、掌握人生技能的自主:这点最难的不是怎么教孩子自立,而是如何控制自己包办替代的冲动。

  即使只有两三岁的孩子,除了我们知道的穿衣洗脸,按电梯、递东西这些生活小事,只要孩子能做,我们都要尽量去为孩子创造机会。

  孩子会从中感受到自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自己做事的成就感会激励孩子自主意识的萌发。

  而“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能力越强”这种正向的循环,会帮助孩子在今后有更大的动力去面对更大的挑战,主动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学习、生活、工作)。

  3、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主感也有限制:

  一个有健康自主意识的六岁孩子,脑中自然的想法应该是:“我想做”“我能做”“我要说服他们”以及“有时我也要放弃自己的想法”。

  而我们大人要做的便是建立规则感,然后在一个有秩序的大框架下,尽量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体验有限制感的自主,我们能做的是:

  • 提供选择:让孩子在两个安全的选择中,体验自主选择——每晚睡前看哪个绘本;

  • 分散注意力:当叮当想去开煤气罩时,我会敲击不锈钢的锅碗,分散孩子的注意;

  • 孩子不该摸不该看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放到孩子能都拿到看到的范围内:

  前几天叮当把我手机屏摔坏了,当下有点生气,想说他几句,刘先生一句话却提醒了我:“你明知道他拿到就容易摔,你干嘛还要放到他能拿到的地方?”
(, 下载次数: 22)

  第 3 种能力

  对生命充满爱心、同情心,拥有道德感

  我常常听到父母私下教育小孩“别人的事你少管”,认为有爱心就是“傻”,是“吃亏”,但从长远看,那些没爱心的孩子,其实失去了更多:

  1、人际关系不好,难以在集体生存:一个没有爱心,道德感的孩子在游戏以及互动中,常常会为了输赢而破坏公平,损害他人。

  这样的人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在集体中一定是出于被边缘化的处境,每个孩子天生都希望被他人接受,被边缘化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很痛苦的,每天把精力耗费在“别人为什么不喜欢我”,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专注力。

  2、格局小,失去远大动力:许多孩子能去坚持一件事往往是因为那些来自道德、爱心的动力。比如看到亲人受病痛之苦决定努力学习,看到清洁工阿姨工作辛苦,决定不乱丢垃圾……

  带着爱心和同理心去做事,所追求的是超出自我利益的目标,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强的定力与勇气去面对困难。

  3、毫无同理心,做事不择手段:比如现在很多年轻女孩为了钱,去做小三,这也正是因为她们对别人的家庭孩子,毫无同理心与道德感,所以在追求利益的道路就选择了不正当的获取途径,即使最后不酿成大错,但一个心里只有钱和私欲的人,会活得很空虚,很Low。

  ☞ 六岁前,怎么培养爱心、同理心、道德感?

  孩子的道德感真不是靠父母教会的。心理学家就做过实验:

  • 18个月大的孩子在房间里玩积木,一个陌生人走进来书掉了,很多孩子都会马上放下玩具去帮忙捡。

  • 让两岁多的孩子往布娃娃身上泼墨水,孩子会眼露恐惧一直拒绝。

  太多实验都表明孩子性本善,天生具有很高的道德感,而我们要做的只是怎么去保护:

  1、多表扬,多感谢:比如叮当帮助我,我会及时表扬他,对他说谢谢。

  2、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情绪:“妈妈累了,想休息一下”,从而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因为顾及他人感受,从而做出发自内心的想要帮助他人,想要分享的道德行为。

  3、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强迫孩子助人,一个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匮乏”的孩子是没有动力去爱别人,理解别人的,帮助别人的。
(, 下载次数: 29)

  第 4 种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熟悉的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公众号之所以叫“丹妈读童书”,正是因为当初我开公号的初衷就是推广亲子阅读。

  ☞ 阅读到底对孩子有多好:

  爱看书的孩子电视看的少;

  爱看书的孩子认字多;

  爱看书的孩子更专注,知识面广;

  爱看书的孩子更爱思考,也明事理。

  当我们给孩子念书讲故事时,孩子需要调动想象力、抽象能力……

  阅读的好处真是三天三夜都写不完,可以说,阅读是发展孩子综合能力最有效也最划算的一种方式。

  ☞ 而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其实并不难:

  1、给孩子念故事:在父母的拥抱与温柔富有感情的声线下,即使不会说话的孩子,也会跟着你的语调和节奏,投入进去,享受那种温馨安静、耳鬓厮磨的气氛,从生命的初期就把阅读当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放下手机,营造阅读的家庭氛围:2-6岁期间的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父母做什么他们即使不懂也会跟着做,看到爸爸妈妈遇到事就会去读书,无聊也会去读书。

  营造阅读氛围很重要。就像我为叮当特意设置一个温馨的阅读角,每天花时间陪他看看书,叮当现在就渐渐意识到,阅读是一件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而必须的事情。

  3、不功利、少干涉:孩子爱看什么,看快看慢,可以引导,但不要去干涉,更不要在阅读中硬逼着孩子认字学道理,这会让孩子感觉阅读是一个任务,破坏孩子的主动阅读的兴趣。
(, 下载次数: 22)

  第 5 种能力

  良好的表达情绪和思想的口语能力


  口语能力好对孩子的帮助主要在于这两点:

  ☞ 口语能力越强,孩子越聪明

  • 当孩子知道了一个东西的命名,孩子对这个事物的好奇与理解就进一步加深

  叮当8个月时,我们告诉他书上那个游来游去的动物叫“鱼”,当晚他在超市看到鱼,就盯着不放,观察了很久。

  • 练习抽象思维:孩子三岁时,在公园里两次碰到同一个孩子,他脱口而出:“这真是巧合!”,“对,这就是巧合!”,爸爸马上回应他。

  当孩子能正确使用“巧合”这样的抽象词汇时,说明他又多掌握了一个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思考又更深入了。

  • 词汇多的孩子,理解力越强,反应更快:词汇量大爱说话的孩子,听他人说话时,理解语言、故事内容的速度也更快,碰到不懂的也会更大胆的开口问老师,懂得也就更多,形成正向循环。

  • 阅读能力更强,识字快:比如同时认“巧合”这两个字,已经口头掌握这个词孩子会想:“啊,‘巧合’,这个词我说过那么多次,原来写出来是这样啊”;

  而一个完全没听过没用过“巧合”这个词的孩子,他要记住它的读音、字体,还要同时去理解这样一个抽象词汇的意思,就会吃力的多。

  ☞ 口语能力越强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越好

  心理博士陈鲁在书中的一段话很好的阐释了这点:

  一个能说“怕!怕!”的孩子,能让大人明白他需要帮助;

  一个能说“你这么做不公平”的孩子不用靠抬手打人发泄不满;

  一个会自言自语“我好想把这两块饼干都吃了,不过我不能全吃了,妈妈会不高兴的”,会用语言去说服自己的孩子自控力更强;

  而当一个孩子能说出“妈妈,你快点回来,我想你”,她的思念情绪以及得到缓解。

  ☞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1、先让自己成为大话痨:不要以老师的身份教孩子,而是以大人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叮当十个月会叫爸爸妈妈之后,就金口难开,后来我每天没事就神经病一样在他面前话痨:

  • 把宝宝常见的东西扩展成一个句子:每天去小区散步都会碰到一两只鸟,我会说:“叮当,你看,小鸟,会喳喳叫会飞的小鸟哦~”

  • 描述他的行为,感受,以及他的情绪:(他在很开心的吃苹果)“哇,这个苹果红红的,吃起来脆脆甜甜的是不是,叮当吃的好开心”;

  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同样替他说:“汽车摔坏了,叮当不开心很难过很想哭”。

  最近,他看着飞机,会说“飞机,高高”,前两天把皮球玩丢了,脸上没哭,却知道拉着我的衣服说着“哭哭”“丢了”

  • 家人间多说话:孩子会有更多机会听到更多词汇,同时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靠讲话来互相沟通的。

  2、创造情景让孩子多说:

  • 孩子说了再帮他:以前我是看到叮当想拿什么,就会马上帮他拿,现在我会问他,你想要什么呀,他一开始会指,我就说:“哦,你想喝水啊”,再拿给他,最近他已经会说“水”。

  • 多让孩子做选择,说理由:比如问孩子“你想出去玩还是在家玩”,孩子选了之后,还可以问“为什么呢,在家玩比出去玩更好玩吗?”鼓励孩子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的过程。

  • 多带孩子和语言能力好的孩子玩: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自然会需要更多开口说话,另外,大孩子的语言方式小孩子学的更快。
(, 下载次数: 35)

  第 6 种能力

  良好的自控力与专注力

  ☞ 自控力与专注力有什么用?


  • 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要:孩子考试不专心,粗心就答错题;回到家没有自控力,看着电视就不想去写作业;背课文的不专注,背几分钟就想别的去了,怎么都背不下来,

  可以说,再高的智商,没有专注力与自控力做支撑,也是白瞎。

  • 对孩子的社交特别重要:有自控力的孩子拥有一定的等待能力——参加生日聚会的时候,知道等主人把蛋糕分给自己,而不是急着去拿;

  • 对孩子的情绪调节特别重要:自控也包括控制自我情绪与欲望,比如很想出去玩,但是下雨了,不能去了,有自控力的孩子会调整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安慰自己“明天我还能去”。

  ☞ 如何培养自控力和专注力:

  1、别用“干扰”毁了孩子的专注力:无论是玩玩具还是看书,还是发呆,咱们大人在旁边别没事就插话送水,看着积木倒了就要去扶,以各种方式干扰孩子。

  让孩子在学龄前有更多“忘我”“沉浸”的独处专注体验,确实是多方科学研究出来保护发展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方式。

  (更多专注力培养方法,在后台回复 专注力  查看详细文章)

  2、在游戏与社交中学习自控:许多游戏都涉及需要孩子轮流参与,甚至有的游戏规则本身就要求孩子自控,我们可以多和孩子玩。

  比如小火车到站:爸爸当司机,妈妈报站名,指定到站孩子才能下车,以此让孩子学会抑制乱走的冲动,学会等待。

  3、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自控”:比如看病的时候告诉孩子:“宝贝坚持一下,不能乱动,如果乱动,医生就会伤到你”,孩子配合以后,表扬孩子:“你刚刚能一动不动那么久,做的很好,你看,因为你的配合,医生就没有伤到你,这就叫做自我控制”,让孩子意识到等待、自控可以换来好结果。
(, 下载次数: 17)

  小结语

  养孩子,我们既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也要有找准方向的努力耕耘:

  想要孩子未来开朗平和,1、2岁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想要孩子未来学习主动,2、3岁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想要孩子未来道德高尚,3、4岁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想要孩子未来能说会写,遇事沉着,学习不用操心,现在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情绪与思维的口语表达能力、自控力与注意力。

  比起多认几个字,多算几道题,会弹几首曲,这六种能力,才是我们给孩子未来留下的最好的礼物

  赴美试管关注微信:ivf789,免费预约美国资深试管专家一对一视频会诊。(配有中文双语翻译)






欢迎光临 欧路尔 (https://www.olu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