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路尔

标题: 920全球移民节最后9天收官在即,先听过来人讲述一段加拿大往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投资移民    时间: 2016-10-12 17:35
标题: 920全球移民节最后9天收官在即,先听过来人讲述一段加拿大往事
本帖最后由 投资移民 于 2016-10-12 17:39 编辑

  移民直通车加拿大站10.6—10.14
     【移民留学咨询微信号:15011458319】

  (1)疯抢系列

  加拿大投资移民:服务费2.5折优惠

  (2)限时抢购

  曼省商业移民项目:

  服务费2.5折,律师费8折,(每天限3名),抢完为止,每天11点30分发布(上市敲钟时间)。

  (3)上市纪念

  9.20上市纪念版:

  服务费920加元办理PEI省移民(不包律师费),每天限3名,抢完为止,每天11点30分发布(上市敲钟时间)。

  (4)1元区

  1元留学申请办理,每天3名额,抢完为止,每天11点30分发布(上市敲钟时间)。(仅限双录取院校)
(, 下载次数: 14)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移居加拿大多年的华人,从最初的不习惯到逐渐融入,再到慢慢引导着自己的母亲也融入加拿大,他爱上了这里,爱上了以现在的方式去生活。再对比国内的生活状态,他说,之所以一定要留在这里,是因为痛恨一辈子都活在“匮乏感”里。

  以下是他的述说:

  中国人虽然今天富了起来,骨子里还是担心有一天突然变穷。

  所以习惯上要积累,不断积累,才能够有一点安全感。看到一篇文章指出,北上广的小白领天天拿钱旅游买包包,不知道置实业,他们生活看起来再丰富再奢靡,一跟有房产的人比,马上就露怵,马上等级一目了然。

  我对这文章的理解是,倡导小白领把生活享受的钱都拿来买房买地。看的那一瞬间,我是赞同的,但后来想想,并非那么回事。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是他自己选择的,不是跟别人比较得来的。就算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实业,人家活的爽啊。你一辈子是有几套楼房,但你去过几个国家,看过几个奇迹?给后代留了财产,那也不是你的。

  最开始要适应这边的小费文化,是有点困难。一开始没办法,会给10%。但是后来得知,只有很烂的服务才给10%,服务员要自我检讨的,开始给15%。再后来,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多伦多啊纽约啊,15%是基本线(就是说小费的基本满意度的线提高了),所以最好给18%。心疼当然会心疼,然而这是社会文化和社会规则,不是装不装逼的问题。

(, 下载次数: 14)


  我妈就很郁闷,时常劝告我不要给小费。存包取包这种要给零钱的,我妈也拒绝。但是我一直努力给她一个信号,就是,钱是可以赚的,只要你肯付出时间和努力,在这个社会,是不会让你没饭吃的。

  匮乏感真的很可怕

  远离匮乏感就是你明白,你值得对自己的辛苦进行犒劳,哪怕是一次外卖,哪怕是一场电影。

  一个不懂得远离匮乏感的人,会一辈子生活在匮乏感里,这就是为什么有说法说,越会花钱的人也越会赚钱,越懂得花钱的就越富呢?因为,对钱的热爱会刺激他们的潜力啊!!

  当钱是房子的时候,它就放在那,不离不弃,不会对你精神和心态上造成波动。而花钱就不一样了啊,你买个包包买个鞋,短期的满足感和刺激完败放房子在那里的长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你要攥着房钥匙安慰自己的一生吗?

  北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后的表现就是不论人是穷还是富,都显得并不匮乏。穷人也自得其乐,富人有富人的生活。街头卖艺的也不认为自己是个卖艺的就低人一等,酒吧里跳脱衣舞的也不认为自己就应该被浸猪笼。

  再比如社会秩序这种不超车不抢道的,因为没有匮乏感,所以不疾不徐,怡然自得,使得在大火烧城撤离时,没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

  反而是一些华人社区在一直传播负面言论,比如一些文章说如果大火发生在中国,政府肯定第一时间搞定,怎么会严重到烧城?我就问我的白人朋友,他们回答,政府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所有了,完全表示理解。

  不同的成长环境,让你的思维方式都会有区别。拥挤、踩踏、插队……竞争,始于资源的稀缺。如果我有足够的空气、水和粮食让我生活,为何我还会有那么多欲望?!

  一个朋友带着刚出生的宝宝回国,然后在送老公回北美的机场写下一段感言,大概是曾经多么向往回来,可是回来后拥挤的人群、无处不在的雾霾都让她怀念这个六月飞雪的安静的小岛城市。

  “这片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土地,怎不敌异国他乡五年的孤独?”

  最后她说,由复杂变简单容易,由简单变复杂难。事实上,我认为其实是由匮乏感变不匮乏容易,由不匮乏变匮乏难。

  最后想谈一下我对“精英”的理解

  这个是在和我导师讨论过后才发现我对精英(elite)的认识和他们有偏差。我原以为,像他们这样有名望的大学终身教授应该算是精英了吧。年收入10万加币(虽然税后拿到手可能6万多),也是个小中产了吧,而且在北美知识分子的文化资本很高。

  但是就在我把“elite”这个词用在她和其他教授身上时,她告诉我你要小心哦,这个词不能随便用,因为很容易激民愤的。因为她认为他们都是“folks(平民)”啊!!

  对比中国,动辄某个企业高管也是社会精英了,有个小公司当个小老总也是社会精英了,大学教授也是社会精英了……按这样来说世界上精英也太多了!
(, 下载次数: 13)


  照她的概念,精英是people with money and power(有钱及有权的人),这些人是可以影响社会决策的,也就是奥巴马和他的内阁能够得上精英的称呼吧,其他人,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何必把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中国人往往自己日子还没过清楚,就先胸怀天下要改变世界了。

  是的,个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前提是作为个人你过的足够充实满足。

  你人生的第一个苹果手机,第一台mac,第一个名牌包,第一双Manolo Blahnik,第一件trench coat,都是人生中升级打怪的战利品。

  这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你的个人价值。共勉吧!







欢迎光临 欧路尔 (https://www.olu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